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东盟教育交流周发言: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强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发展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 吴岩
尊敬的徐麟书记、李炳军省长,尊敬的东盟国家教育部长、驻华使节,各位教育界同仁,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多彩贵州,共同出席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式。今年是交流周18周年。18年来,交流周从最初的教育理念碰撞,逐步发展为覆盖教育、青年、人文等多领域合作的综合性平台,形成一系列影响广泛的品牌项目,为推动双方教育合作、促进民心互通、服务双边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教育部,向此次共同见证交流周“成年礼”的各界人士和嘉宾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各位同仁和朋友们,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与东盟发展理念相近、诉求相通、利益相融。我们应在推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教育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习近平主席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理念引领下,中国东盟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的战略对接与务实合作,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果、新成效。
一是教育高层对话推动机制化合作达到新高度。我们依托交流周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发布了《共建友好家园—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发展愿景与行动(2022—2030)》。今年5月,我们在湖北武汉举行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对话会。期间,怀进鹏部长倡议建立中国—东盟教育部长磋商机制。与会各方就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联合科研、师生交流等教育高水平合作,助力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达成共识。
二是科研创新支撑高素质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厦门大学与马来亚大学合作建设中马国际高等研究院。中国与新加坡实施高校合作计划,在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领域新建联合研究中心,与印尼持续开展全球融合式课堂。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高校医学联盟等合作平台不断发展。天津大学成立“海洋技术”东盟本科专班,北京大学在缅甸建立亚洲首个全球卫生海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高水平科研合作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范式不断创新。
三是职业技能教育支持产业发展结出新硕果。“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不断发展壮大,实施“中国—东盟职教合作领航计划”,培训东盟10国700余名教师。我们支持在泰国设立的全球第一所“鲁班工坊”、在柬埔寨设立的中国第一所海外应用技术大学——柬华应用科技大学职业教育海外“双学历”办学新模式不断取得务实成果。中方职业院校在东盟国家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培养大批铁路技能人才。
四是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迈出新步伐。过去一年,中国东盟双向留学人数超过17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自2024年起在东盟国家设立分赛区,青少年交往日益活跃。目前东盟设立了87所孔子学院和课堂,8个东盟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文教育在东盟国家受到广泛欢迎,语言合作架起中国—东盟友谊之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拥有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专任教师1892万、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过去10多年,中国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
今年1月,中国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这是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纲要》强调全面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实现由大到强的系统跃升。《纲要》把教育对外开放摆在重要位置。我们将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整体规划,优化全球区域合作版图,持续深化与世界各国开展教育交流合作。
当前,中国与东盟各国教育交流合作的总体形势向好,但也面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击,面临地缘政治和第三方干扰的挑战。但我们始终相信,聚焦发展、致力合作是历史大势,是时代主流。我们要排除干扰、同舟共济,不断提升合作韧性、增强合作动力,建设好中国东盟共同家园。面向未来,中方愿继续同东盟各国一道,落实习近平主席“五大家园”倡议,共同谋划双方教育发展合作愿景,推动构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
一是建设更加完善的教育合作机制。要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我们建议依托交流周平台,建立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定期磋商机制,成立司局层面的合作网络,聚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数字教育等领域,落实和推进部长会议合作共识,优化优先合作事项。要深化地方合作交流。我们支持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份发挥地缘、人文优势,依托友省友城等机制,推进与东盟各国加强往来,开展政策对话和项目合作。要拓宽院校合作平台。在持续建设好现有高校合作联盟基础上,探索在双方共同关注的领域建立一批高等院校专业性合作平台,开展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实施务实有效的合作项目。
二是推动更具韧性的教育务实合作。要强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发展合作。建好“鲁班工坊”“贵匠工坊”“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等职教合作品牌,支持双方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合作机构、培训中心,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和培训项目。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要促进高水平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双方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建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高端智库。聚焦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等全球性挑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精尖人才和未来科学家。要推动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愿与东盟国家分享数字教育政策理念、优质资源、先进技术和最佳实践,推进区域内数字教育标准制定。加快中国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多彩智慧学院等平台建设,为东盟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资源、更高效的学习途径。欢迎东盟各国高水平院校和机构加入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和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
三是织就更为紧密的人文交流纽带。要鼓励双向留学。我们始终支持中国与东盟国家优秀学生赴对方国家学习深造,将持续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包括“中国—东盟政府奖学金贵州专项”等,鼓励地方和院校为东盟优秀青年来华提供良好条件和有力支持。要促进教师发展合作。中方正在筹建全球教师发展学院东南亚分院,计划围绕人工智能、STEM教育等开展培养培训,欢迎东盟各国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来华参训,加强交流互鉴。要推动青少年交流。我们倡议开展亚洲青少年交流计划,鼓励各国青少年赴对方国家参加暑期学校、夏令营等交流互访活动,实施好“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为塑造青年一代彼此认知和友好互信搭建平台。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202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5周年主题年”。我们愿与东盟各国紧密携手,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务实的行动,共同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区域的和平稳定、互利共赢、包容互鉴,贡献更多源自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贵州省、外交部以及各协办方为交流周作出的重要贡献。预祝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来源: 贵州日报
· END ·
关于我们
• “1+X证书学习网”专注于教育部1+X证书的线上学习平台。
• 面向考生,提供“1+X证书”考证培训的相关资讯、学习资源(课程、习题、备考资料等),助力考生高效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面向评价组织机构和中高等院校,提供评价机构资源、院校资源等一体化服务,助力快速、有序地推进“1+X证书”制度。
重要通知:“1+X证书学习网”现面向院校、评价组织等开放投稿与直播合作通道,大家可将内容与合作意向发送到我们邮箱,经审核后,5个工作日内安排发布到网站和公众号。投稿方式:【邮箱】4166292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