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品牌保障
业务合作
联系我们
学习备考
首页>职业院校1+X书证融通的实施策略。>

职业院校1+X书证融通的实施策略。

2023-05-04 16:27:41
2679浏览
文章来源:高职观察公众号

一、落实组织主体领导意识和责任,共同推进1+X书证融通      

作为职业院校的主阵地,落实1+X书证融通需要学校领导具备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学校领导应该深入了解1+X书证融通的内涵和要求,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实施策略并梳理各二级学院书证融通的具体事项。

同时,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基层一线教师开展1+X书证融通的各项工作。

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应该组织好骨干教师形成科研创新凝聚力,专注于1+X书证融通的落实工作,结合本院系特点,因地制宜地形成试点改革的成形体系和优质案例。

同时,教务处还应定期组织案例分享和探讨,财务部门则需要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全院上下领导班子应该共同努力,拧成一股绳,共同推进1+X书证融通的实施。

二、加大力度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培训考评能力      

为了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职业教育培训考评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学院学报专栏中设置1+X书证融通相关研究专栏,鼓励教师在书证融通、课证融通、学分银行等领域开展研究和探讨。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对1+X书证融通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可以让其他教师从中受益。

其次,在校内科研申报过程中,学院科研处可以设置1+X书证融通重点选题指南,鼓励教师申报此方面课题,通过教改立项的方式,丰富教师队伍对1+X书证融通的理解。这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研究素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最后,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院可以积极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企业脱产锻炼,参与行业企业的培训师学习考评,为学院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提供优质师资力量,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教育培训考评能力。这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融入产业链,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

三、推进落实国家学分银行平台和学分互换制度建设,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首先,在国家层面出台学分银行平台和终身学习的指导意见。地方政府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特色,出台地区指导文件,传递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接力棒。在这个过程中,地方院校应积极配合开展学分银行和资历框架的建设,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分认定、转换、存储和积累等工作。

同时,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并开展顶岗实习,让学生早接触企业、早认同企业、早适应岗位职责和要求。

其次,院校还应做好学生顶岗实习阶段能力提升和毕业证书学分转换的后勤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学习成果与学分转换实施细则,鼓励学生在实习阶段完成企业技能培训和学习。

第三,当学分银行实践初见成效后,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的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多种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和社会其他培训组织所开展的培训。

院校应该落实好学分互换保障政策和制度,确保学生在完成学校社会化教育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走出为了毕业而考证的思想误区,形成为了掌握技能而培训考证的内生动力。

最后,这些行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水平和创业就业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四、优化配置实训资源,重构实训教学与培训考评多功能实训中心      

首先,在实训中心提档升级建设期间,应制定好实训中心服务宗旨的建设规划,将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培训考评等重点任务列入其中,保证实训中心提档升级建设的中心思想不动摇,并丰富实训中心的功能配置。

其次,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考取初级、中级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实训中心要从工位设置、场地布局、人员管理上呈现出初级、中级、高级等能力拓展的阶梯式能力提升实训工程布局。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和社会扩招生的技能培训和考评需要,适当舍弃以专业知识递进的实训模块安排,而多采取以技能提升为递增的实训资源配置模块。

最后,对于实训中心的主任和管理员等专职实训师资,应从思想上与院领导和骨干教师保持一致,共同对1+X书证融通的实施负责。

他们应积极配合评价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考评,遇到困难及时反馈给评价组织联络员,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实训资源优化配置,重构实训教学与培训考评为主要功能的实训中心。这样可以确保实训中心在1+X书证融通方面的顺利实施。

五、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接融合      

首先,将评价组织联络员邀请至研讨会,将职业技能领域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一一梳理比对,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剖析出适合学习者就业和发展的技能等级证书模块,融合成新版专业教学标准。

其次,就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评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结合书证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多方面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实现校企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第三,修订专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规范教学过程,及时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培训内容、岗位技能需求与职责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对课程设置和安排实行“瘦身”行动,删减重复型、叠加型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地位,合理构建课程体系,调整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比例,适当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开发思路,优化实训资源配置。

最后,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之际,可以以试点先行,选取1+X书证融通的初级模块和中级模块内容和标准,融合到学生大二一学年和大三上学期的平台课和限选课模块中,实现以课融证、课证融考,课程内容就是培训内容,课程考核就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多学习、多获证的机会,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水平。通过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接融合等多项软实力调整升级,确保1+X书证融通能够顺畅进行。

六、规范考核体系,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使用      

为了实现规范的1+X书证融通考核体系,并在考评过程中使用信息化平台,对数据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督,职业技能评价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设职业技能考核平台系统,将考核管理功能、考核监考功能、数据分析等功能整合到一个信息化平台中。该平台应该方便参与考评的教师、管理员、学生进行操作,方便考评员教师对考试前、中、后的实时监管和监督,方便待考人员的信息录入、实操记录、成绩录入与公布记录。同时,该平台还应该能够对接国家学分银行,快捷完成学分转换,提升考评拿证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评价组织要与职业院校共同建立标准化职业技能考核站点,近距离与职业院校管理员,共同对考核过程实施监管,共同建立完善的职业技能考核机制,共同推进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这样可以促进考核选拔的高水平,保证院校所开展的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质量保障体系,维护证书的社会信誉和含金量。

最后,评价组织应该对考核数据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督,通过数据分析,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1+X书证融通考核体系。这样可以在考核过程中识别和纠正问题,提高考核的质量和公正性,保持考核制度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职业技能评价组织可以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建立标准化考核站点、对考核数据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督等方式,实现规范的1+X书证融通考核体系,并为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了解考试日历
及时关注

掌握时间

精准复习

顺利通过
立即查看